English

’98精彩报道 大爆棚

走过张北灾区
1998-09-25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走过 张北灾区

1月10日11时50分,河北省张北地区发生了6.2级地震,本报四名记者立即于当晚11时驱车赶往灾区,在途中,震区又先后发生了数十次余震。

受灾现场,记者的采访机如实地记录下这段历史事件,同时还记录下人们的心情与希望。我们没有大篇幅地描写灾区倒塌的房屋,而是选取了孩子们为视角,真实地再现了灾民的生存状况。

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言语、最客观的记录把这个消息带回了北京。1月12日,我们把大家关注的灾区情况告诉给读者。之后的近十天,本报又不断推出连续报道,编辑部的电话也从未间断,人们都在向记者询问最新消息。这也是我们感到最满意的收获。

速递 世界杯快讯

从6月8日起,本报连续推出了世界杯每日快讯特刊。生活时报以其报道准确,时间最快、内容详细的报道,勇夺京城报业巨擘之称。杯赛期间,我们派出了最强大的编辑阵容,调动了法国的前方记者,因为时差的缘故,很多场精彩比赛都是在北京时间凌晨进行。世界杯特刊的编辑们为了把每一个精彩的镜头放送给观众,每天都要从晚上九点钟开始持续工作到第二天早上六点。编辑中有不少是球迷,但因制作版面,却不能观看一场完整的比赛,真可谓是痛苦的煎熬。

欣慰的是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读者的认可,生活时报的读者认知度在’98世界杯期间画上了最辉煌的一笔。

触及 私房土地使用权纠纷

9月13日,本报刊出《八旬老妪状告房地局》和《私房土地使用权该不该补偿》的独家报道,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虽然这类问题是北京人关注多年的问题了,但没有媒体正面触及。报道从法律的角度,用专家的观点客观地对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报道引来无数百姓关注,一时间,编辑部的电话,又成了临时热线。

追踪 国家大剧院

从去年10月开始,本报报道了北京将建造国家大剧院的消息。今年4月至9月,本报又对国家大剧院的建设方案招标、竞标及各界对剧院建设的看法等进行了滚动式的全面报道。国家大剧院一直为北京市和全国人民瞩目,一个代表国家水平、位置紧靠人民大会堂的艺术场所将如何建设,也成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本报的每次报道都紧跟动态,也是到目前为止对大剧院报道最详细的媒体。

直飞 抗洪前线

今年八、九月,长江下游地区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本报记者又以最快的速度作出了反应。8月19日,本报记者兵分四路直飞哈尔滨和湖北灾区。在灾区,记者们为现场军民抗洪的热情和中国人的团结精神所感动。由于灾情严重,交通已陷入瘫痪,记者每天要步行近百华里,奔波于抗洪第一线和通讯中心之间。记者赶到灾区时,遇到洪峰通过,一线的记者离危堤只有十几米远。在后方,一切设备,一切人力,一切部门都为前方的消息作好了最佳准备。随时等待电话铃声响起。正是这样,一篇篇全新的现场报道及时出现在报纸上。一位读者致电本报说:“不管环境多险恶,总能看到你们详尽、准确的报道,这已经形成了你们的风格。”

目击 玉泉营大火

5月5日下午,曾在京城名噪一时的玉泉营环岛家具城突发大火。看到了浓烟,本报记者便迅速冲向现场,当时火势很大,现场已经被封锁,闻讯而至的记者们被挡在了火场之外。本报记者悄悄地搭上了一辆救火车,进入火场,在火场中一面寻找当事者,一面向报社发回现场的消息。第二天,北京的报业市场出现了唯一一份提供现场大幅图片和详尽报道的报纸。

撩开 行为艺术面纱

“行为艺术”在北京普通百姓耳中还是个新名词。3月18日,本报报道了《街头人像作者称是行为艺术》的消息后,读者们不由吃惊:“这也是艺术吗?”为了给读者一个更明确的说法,本报记者又走入了京城前卫艺术家的生活,把这门在世界其他国家已经被人们认识,在我国还鲜为人知的当代艺术展示给读者。读者们不仅看到了新奇的造型和怪异的表现手法,更多了一些对“艺术”的思考和讨论。

寻找 北魏太和造像

3月24日,北京市级保护文物“北魏太和造像”一夜间被盗走,世代看护佛像的张宝英哭得神情恍惚。这一事件见报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瞩目。读者们来信来电,要求追查石像的下落。连续数日,本报对石像丢失的前前后后作了细致的报道,从而引出了北京民间文物如何保护的课题。为了保证案件顺利侦破,本报听取公安部们的意见,对石像的侦破过程暂时不予报道。不过,我们一直关注着案件的最新消息,待结案时,将一并奉予读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